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美国历练成铠 回乡步履从容
美国历练成铠 回乡步履从容
2025-04-21 07:31:30
地主杂谈
做一个眉宇间写满风调雨顺的人,安静于暖,安然于心,不急不燥,清淡欢颜。
疫情期间和疫情后,我曾两次踏上回国之路。第一次,机场比较空旷,工作人员裹在防护服里,像宇航员,消毒水的气味在空气中凝固。我埋头在手机上填写繁琐的表格,指尖敲击的每个字都溅起看不见的火星。第二次,人流已恢复如常,但我的脚步却比从前更稳。
这个故乡,有我熟悉的街道、亲人的笑脸,也有一地琐碎且陌生的现实。面对林林总总的手续和突如其来的问题,我仿佛踏入了一个全新的战场 - 经历了疫情期间的隔离、核酸检测,也开始学习那些在美国从未接触过的生活技能: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申请本地手机号、在银行开户、为年迈的老妈寻找合适的养老院和陪她就医、与欠款机构打官司。。。
出乎我的意料,以往那些曾让我头皮发麻的琐事 - 咨询、沟通、填表、扫码、在嘈杂的医院排队等等,如今竟一件件被我顺利处理,连呼吸的节奏都未曾打乱。曾几何时,那种一遇到困境便有些烦躁不安的我,已悄然退场,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沉稳和从容的自己。我感到有些惊讶,原来在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悄悄长成了那个可以应对风雨的人。
直到某个夜晚,我独自坐在北京家里的阳台上,望着对面楼房洒下的灯光,才恍然意识到:那个能在混乱中保持冷静、在陌生中稳住脚步的人,正是这些年来在美国磨练出来的我。
二十多岁时,我离开了熟悉的一切,独自飞往一个语言和文化迥然不同的国度 - 美国。那时候的我,连家里的水电费都没交过。但在异国他乡,租房、银行开户、办理社安号,甚至和移民局打交道,都成了必须独立完成的任务。初来乍到的新鲜感很快被现实的压力所取代:一切从零开始,未来的方向不明,求职时的焦虑,打拼生活的辛酸。。。这些挑战象砂纸,起初磨得人生疼,后来才发现,是它们一点点打磨掉我的脆弱,让我露出了坚实的底色。
我逐渐明白:真正的成长,不仅仅是在书本中,更是在火中锻炼。
我还记得来美国第一次单独去超市购物,连收银员问"Paper or plastic?"我都听不明白,只能尴尬地笑着点头;还记得第一次去大学上课,老师说话快得像连珠炮,我听得一头雾水,却也被那种节奏感所吸引,集中精力听着,沉浸其中。感觉过了很久,忽然发现周围同学纷纷起身离开,我满脸迷茫地望着四周,终于反应过来,原来已经下课了。那一刻的比别人慢一拍,像一粒沙,悄无声息地嵌进了我的记忆。
初到美国的记忆碎片突然苏醒:紧张兮兮地说英语的时候;餐馆打工后灌铅般的双腿;图书馆夜归路上,街灯把影子拉得很长很长;还有那些投出几十封简历却迟迟等不来回音的日子。。。这一幕幕,成了我生命中最坚硬的铠甲。它们没有让我麻木,反而让我看清:成长,是打碎旧我后,在灰烬中重生。
我逐渐学会在差异的裂缝中寻找平衡,像一棵移植的树,根系终于穿透坚硬的异国土壤。那些深夜自我安慰的独白:“你能靠自己活下来”,如今已沉淀成无需言说的底气。
在国内,当我从容应对一堆杂乱事务时,忽然意识到:生活教会了我本领,也悄然锻造出一个必须能独当一面的人。
有朋友问我:在美国的生活中,最让我留恋的是什么?我只是笑了笑。说到底,真正让我念念不忘的,不是某种生活方式,而是那个在异国他乡脱胎换骨、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我。
有人说,留学最值钱的是那张毕业证。可对我而言,真正宝贵的,是那份骨子里生出的底气 - 那种对文化的共情力,对不确定的接纳力,以及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扎根和生长的勇气。
这个世界仍在不断变化,不确定的事依旧层出不穷,但我已不再害怕。在美国的多年的历练,早已悄然铸成我的盔甲,让我在风雨中也能稳住脚步,从容前行。
疫情解封后,我回到北京的家里,望向镜中的自己,轻声说道:你走过了漫长的路,经历了许多,终于一步步活成了今天的样子。那个被现实反复锤炼的我,早已不是当年离家时的模样。
这两次回国,能在纷繁杂乱中站稳脚跟,要感谢这么多来在美国打磨出的能力,成为我安身立命的底气。至于是否后不后悔来美国,我早已释然:命里有的,是长在骨血里的经历;命里没有的,都成了无关紧要的背景音。所谓通透,不过是看清了那些曾让我流泪的打磨,最终都成了照见自己的镜面。
镜中看到了“我”的前世
与“我”的油画合影
以上图片由AI制作,原创
4月低,北京永定河引水渠畔的一家免费公园的景色
以下全部照片均为原创
两年前去北京动物园游玩时才知道,在这里坐船可以到达颐和园。全程约9公里,航行时间约1小时。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2025-04-21 17:23:56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有些镜子,不只是能照见现在的样子,还能映出一个人前世的模样。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2025-04-21 17:20:35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我逐渐明白:真正的成长,不仅仅是在书本中,更是在火中锻炼。
==============
说过头了,虽然美国不是天堂,也至于是水深火热吧 :-)
-------------------------------------------------------------------------
”火中锻炼“只是个比喻,意思是成长往往来自生活的真实打磨,而不只是书本上的道理。每个地方都有挑战,也都有滋养,只是在不同的环境里,人学会了用不同的方式去站稳脚跟。说到底,生活从不完美,但人可以在不完美中,活得有力量。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2025-04-21 17:09:37
镜中看到了“我”的前世
===========
什么情况,小康穿得这么风凉简约 LOL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2025-04-21 17:08:14
我逐渐明白:真正的成长,不仅仅是在书本中,更是在火中锻炼。
==============
说过头了,虽然美国不是天堂,也至于是水深火热吧 :-)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2025-04-21 16:41:06
回复 '太爱北京了' 的评论 : 以前是货真价实,没有那些科技狠活。不过小豆冰棍夏天容易坏,记得80年代中期暑假的时候,我去杭州游玩儿,就在街上买了一个老太太卖的小豆冰棍,结果吃坏了肚子,还去医院看病呢,呵呵。。。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2025-04-21 16:35:54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谢谢暖冬鼓励!“人生这样走一遭无憾了!” 这话说得好,可以说是对我这篇的概括。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2025-04-21 16:33:38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晓青的鼓励!我只是个普通人,分享的也是些日常里的真实感受。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2025-04-21 16:30:39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谢谢对义利的介绍!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2025-04-21 16:29:47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北京动物园现在搞得很不错,没有什么味道。环境优美,非常的大,还有了一个博物馆,可惜我实在是太累了,没有进馆去参观。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2025-04-21 16:26:41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确实,留学和移民生活最重要的是经历。 学校培养出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练就面对世界的智慧和勇气。在任何社会都会让人成长,融入与扎根, 但中美的环境、文化是那么不同,融入与扎根就有了更广袤的意义。
-------------------------------------------------------------------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没有真正融入老美的生活,却在这里有房、有社保,这算不算是一种扎根?
也许是吧。生活的根扎下了,日子有了落点,但文化的根、情感的根,很多时候还在半空中漂着。
扎根也许不一定非得意味着热爱或归属,有时只是一个人悄悄习惯的过程。。。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2025-04-21 16:11:00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谢谢京妞鼓励!我来美后回国探亲大多数时间是和家里领导一起回去的,那时候呆的时间很短,看看父母就回美了。最近两次回国开银行账户是因为我老妈的钱归我管了。另外,我老妈养老院的费用都是我用手机银行支付的。
太爱北京了 发表评论于
2025-04-21 15:57:23
小时候学校春游必带个维生素面包或果料面包,北冰洋我至今都喜欢,常在华人超市购买。小豆冰棍非常好吃那时5分钱一根,现在我常买台湾各种牌子的红豆冰棍味道都不如以前的小豆冰棍
暖冬cool夏 发表评论于
2025-04-21 15:56:30
这些挑战象砂纸,起初磨得人生疼,后来才发现,是它们一点点打磨掉我的脆弱,让我露出了坚实的底色。
+1,康康的文章真的越写越好,文采深度俱佳。人生这样走一遭无憾了!
晓青 发表评论于
2025-04-21 14:46:41
写得真好!佩服你在美国的经历和成功!
北京我很喜欢,公园每次回去都去几个。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04-21 14:20:49
义利給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记忆, 维生素面包、果子面包、北冰洋汽水、红虾酥。。。 义利是51年成立的,已经74岁高龄了。 希望2051年, 我们可以一起叫她“百年义利”。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04-21 14:19:41
“去北京动物园游玩时才知道,在这里坐船可以到达颐和园。全程约9公里,航行时间约1小时。”, 这个很有意思, 值得一试。 我以前听@京京说过, 可惜我总冬天回去,就不能坐船了。 小时候爸妈六一常带我去动物园。 出国后有一次回国带孩子去过。 结果孩子不喜欢, 嫌味道不好。 :)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04-21 14:19:00
确实,留学和移民生活最重要的是经历。 学校培养出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练就面对世界的智慧和勇气。在任何社会都会让人成长,融入与扎根, 但中美的环境、文化是那么不同,融入与扎根就有了更广袤的意义。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04-21 14:18:02
康康来美国后, 很多年都没回过家吗?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5-04-21 14:17:48
这篇好分享。 文字优美, 意味深长;美图美片。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2025-04-21 12:00:46
回复 '太爱北京了' 的评论 : 问好,谢谢介绍!是啊,北京还有很多地方我没去过,有些是记忆中的故地重游,有些则对我来说全然陌生,等着我的光临。只是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了,每次出门游玩最多坚持三四个小时,第二天就得歇着,哪儿也不想去了。
你提到的义利食品,勾起了我不少儿时的回忆。那时候我爱吃的就是义利面包,香软可口,是难得的美味。还记得北冰洋汽水的清甜、小豆冰棍的绵密,还有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仿佛一整个童年的味道,都藏在这些零嘴里了。
太爱北京了 发表评论于
2025-04-21 11:22:16
这两年您已经陆陆续续把国内的事情安排妥当再次回京可以有时间多逛逛了,北京的业余生活从来都是丰富多彩的,您可以去参加各驻京使馆的免费美食节音乐节文化节,一般都是官网提前注册免费参与还有各国特色小礼物赠送。有几家新开放的工厂参观体验一下挺有意思的,比如北冰洋义利园区亲手做汽水做儿时喜欢的义利面包,北京珐琅厂体验景泰蓝制作,小米汽车厂看机器人造车~北京总是有各式各样的文娱活动让你闲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