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les40v.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导航 - 体育
shouye
新闻标题:“六四屠夫” 李鹏强硬面对学潮 武力镇压推手(图)
2019-07-23 09:43:20 by 兔比兰伯王
三峡工程的利弊 (知乎)
Iloverose
来自: Iloverose 2015-01-10 12:53:08
关注越来越多,受宠若惊。我是水工出身,所以在水能、水文和移民方面的观点难免浅薄,请凑合看。
===============
(1)“隔行如隔山”
这句话是发自肺腑的,也是我平时绝少参与其他行业论战的原因。对于三峡这样的巨型工程,国内外水电界、环保界内部虽也有一些争论,但都已经非常深入和细致了,而微博或微信上对XX年一遇洪水、诱发XX大地震等看似头头是道的分析,从业人员都是当作笑话来看的。用Google搜一搜,会发现也有一些行内人士站出来解释和反驳过,但都被反对的声音淹没了。从我另一个长篇回答《如何衡量建设一个水电站的造价,规模,造价,回报率?》可以看出,水电站的规划和设计是非常严谨的过程。像三峡这种巨型工程,光设计费就有上百亿,从水文与水能研究和规划,到十几万米的钻孔和分析,到建筑物的选址比选和结构设计,最后再绘制详细的混凝土钢筋图。数百人花十几年来研究和计算,设计成果要用汽车装(基础资料要用火车装)。即使是这样,在大大小小的方案审查会上,专家或领导还是会提出一堆或内行或外行的问题和意见,建设单位就再花千百万去做模型试验和专题研究,如水库诱发地震研究、河道水力学模型、坝址地质力学模型、蒸发对气候的影响等。几千亿的人民币,不是随随便便就投下去的。这里无法一个个展开说,我只能拍着胸脯说,请你相信,外行能想到的技术问题,内行早已想到过,这一思路甚至对任一理工学科都通用。下面我针对性地解释题干中说到的几个问题。
(2)解释几个问题
长江防洪角度
我注意到维基百科上甚至有“三峡大坝防洪能力误读事件”这一词条,这个我要解释一下。首先,水文气象学中讲到的“百年一遇”并不是精确地指大约百年就会出现一次,而是指每年出现的概率是1%。同理“千年一遇”指的是每年0.1%,“万年一遇”指的是每年0.01%,"20年一遇“就是每年5%。0.01%的数据也不是在一万年的资料中翻出来的,而是根据50或80年的资料计算出来的。这种“N年一遇”的说法我曾有机会向郑守仁和张超然院士请教过,是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叫法,的确很容易让公众误解。对于维基百科这个词条里提到的前后说法不一的问题,是新闻题目过于简略造成的误会。实际上严谨而又简略的说法是这样的——“三峡面临0.01%洪水时大坝不垮,但已无暇发电,仅能全力泄洪,其下游如同没有三峡一样需要直面洪水;三峡面临0.1%洪水时仍有余力发电,甚至能帮下游抵挡一阵以便人员撤离;三峡面临1%洪水时如大军阵前横刀立马,拦蓄所有洪水力保下游无虞”。这样是不是很好懂了?根据史料记载,长江最大的洪水是1860年的每秒9万吨,我们这代人经历过的1998年洪水仅有每秒6万吨。而三峡1%的洪水就已经考虑得很大了,是每秒8.37万吨,0.1%达到每秒9.88万吨!再遇到1998年洪水我横刀立马啊!再遇到1860洪水也不会死人啊!这样一想有没有感觉大坝很牛逼?
能源发展角度
对政府而言,三峡工程必然收益大于投入,几千亿买来的防洪能力提升、供电能力提升,那是官员的政绩。这里不解释“收益都是央企的不是百姓的”这类政治问题,单论能源战略。华东和华中地区的朋友前几年可能都会有被“拉闸限电”的悲惨经历,这几年可能就好一点了,因为多个水电核电已经投产了。国家要解决GDP增长、解决新增就业人口,就要不断地开发生产力,那么就必然要用电。可是,煤的产量是固定的,煤矿企业早已火力全开,但还是不够火力发电厂用,不上水电怎么办呐。何况开发水电是很划算的。三峡平均每年发850亿度电(根据江水流量略有浮动),这是什么概念呢?2013年黑龙江一省全社会用电量是850亿度,湖北一省全社会用电量是1600亿度。三峡发的电,每度由电网公司以0.25元的价格收购,这一年就是200亿元,十年就回本了啊,再往后简直就是印钞机!何况水电站是没有“寿命”这个说法的,像网上说三峡大坝寿命只有60年我只能呵呵一笑。三峡专门留了170亿立方的库容给泥沙,现在每年仅有1.5亿立方泥沙留在库内,将来由于上游开发,还会逐年减少。大坝只要不垮这电就能一直发下去。所以国电、华能、华电等五大传统电企,也争着抢着去建水电站,因为真的一本万利啊(三峡由于移民工程浩大,所以成本还算高的,一般水电站5~8年回本)!2008年金融海啸前几年,用电量巨大,煤价暴涨,那几年电力企业在火电板块都是亏的,谁水电站建得多谁笑!
环境保护角度
发达如美、法等国,上世纪都已经把国内水电站开发完了,所以这些国家官方现在也很少指责中国的水电开发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比起粗放式建设的火电厂的碳、硫排放(正规大火电厂要好得多),水电已是非常清洁的能源,因为水电基本上是“零排放”(相对水电站对发电量的贡献,建设时的哪些建筑材料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是毛毛雨)。在哥本哈根国际会议上,中国承诺在2020年减少碳排放,方法之一就是用水电换下小火电,这也是受到国际一众环保组织、环保强国的认可的。比起小火电排放到大气中不知道今后怎么处理的碳和硫,水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可控”的。网上流传的水蒸气逆袭、库区地震肆虐其实是不符合科学常识的。近十年国内外灾难都在增多,不能把什么都往三峡水库上扯吧。看看地图,水库对长江水位的抬升不过是一丁点,不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的。
对百姓是好是坏
分开看吧,移民的和不移民的。移民我后面讲。不移民的恐怕还是好处大,要不是便宜的水电和核电,电价早涨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这几年通胀那么厉害,可是电价基本上没涨啊,华东华中的同学们你们都是三峡的受益者啊。说到国家层面,财政投资是有规划的,比如每年5000亿给医疗、5000亿给教育、5000亿给能源,这钱不投能源也不会发到我们每个人手里,我们只管拼命干活交税好吗!不建水电站他们也不会少收税好吗!至于说到造福百姓,谁知道!百姓只要收入、社保越来越高,花销越来越少就好了啊。
(3)负面影响
干货来了!现在真正让行业内人士头痛的,是这样三个问题,以后吐槽请集中在这三点上。
移民
移民的同志们牺牲太大了!尤其建三峡的时候,国家在移民这一块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研究不透、补助不足、扶植不够。领导一声令下,搬!多少人离乡背井。这是当时国家治理手段的严重缺陷,留下了诸多遗留问题。所以现在矫枉过正啊同志们!现在的要求是”先移民,后建设“,移民规划做不好工程不许干!居民新址选得不满意重新选!我们做一个乡镇的安置规划给他做了九遍啊!九遍啊!施工图都出了,结果乡长说换位置!说原址风水不好!但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工程上的问题可以用计算解决,社会学上的问题就复杂了,现在看来再好的点,居民移过来之后生活得好不好,很难讲。
生态
鱼道根本没用的好吗!你引鱼装置火力全开它也不来的好吗!那是长江啊,多少水生动物、库区植物都会死的,会绝种的!人类的发展对动植物的影响简直是碾压啊,动植物在人类面前都是战斗力只有0的渣渣啊!
环境
我们有时在怒江、雅江上选水电站站址的时候也会觉得内疚。青山绿水啊,会消失的啊。挖山啊,真的是绿油油的山啊,全炸了啊!有时候我们也想,真的不要建了,不要建了,核电快快发展,我们也节约用电,国家你环保法律严一点,让我们这帮孙子小心一点,给孩子们留一点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