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爸爸中国妈妈和两个混血女儿 云南雨林17年(图/视)
一条
2017-07-23 14:41:34
马悠博士,德国生态学家,
被称为“雨林再造之父”,
1997年,他受德国政府的邀请来到云南西双版纳,
进行热带雨林的恢复和再造工作。
他与云南人李旻果结婚后,
两人倾其所有,改造被破坏的雨林。
2010年马悠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李旻果与两个女儿继续留在雨林。
经过前后17年的改造,
西双版纳6666亩的山地,
变成了郁郁葱葱的雨林。
马悠和李旻果的两个女儿,
宛如森林中的精灵,
她们出生、成长于这片雨林,
他们一家的经历,是西双版纳的一个传奇。
我是李旻果,一个土生土长的云南人,
2000年,我与马悠结婚后,
把家安在了景洪市的澜沧江边,
取名为“湄公山庄”,
两个女儿也相继在这里出生。
澜沧江的意思是百万大象繁衍的河流,
这里的两岸曾经是热带雨林。
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
越来越多的雨林被开垦成橡胶林。
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的肺”,
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
随着雨林的逐渐减少,
地球的环境和气候都将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我先生马悠被称为“雨林再造之父”,
他1997年来到西双版纳,
开始做热带雨林恢复与再造工作。
我们栽种了几百棵原生植物,
经过自我繁衍和培育,
这里已经初具雨林的雏形。
无论外面多么炎热,
只要走进湄公山庄,气温瞬间低3度。
2000年,我们租下了6666亩的天籽山,
希望更完整地实现再造雨林,
当时天籽山因为大肆烧山,
森林覆盖率只有16%。
这是我们当时在山脚下建的简易土房,
我们不停地捡收当地的原生种,
带回来做苗圃,再栽到天籽山上。
我们从一些不挑剔的树种开始培育,
让雨林逐渐形成阴蔽。
再慢慢种植如望天树一类的标志树种,
逐渐让整个雨林形成不同层灌,
雨林里的动植物也逐渐多了起来。
然而不幸的是,2010年1月26日,
马悠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悲剧接踵而至,
天籽山上刚成型的一小片雨林,
因为一场大火烧成了一片枯木。
我拿着德国政府的抚恤金,
和两个女儿一起重新出发,
决定实现我先生未完成的遗愿。
2000年到现在,17年过去了,
天籽山上的雾露回来了,
水从岩缝里渗出来了,
就连兰花也开始自己萌芽。
一个完整的雨林体系的形成,
至少需要120年的繁衍生长。
这也是我和两个女儿,
愿意用一辈子来完成的事业。
马悠被欧洲人称为“兰花的上帝”,
我们两个女儿分别叫林妲、宛妲,
都来自于兰花的品种。
马悠生前每天都要在雨林里,
找寻从枯树上掉落的兰花。
把它们带回家里重新栽培,
两年后再重新绑回雨林。
雨林里的兰花,
必须依靠树干上的真菌共生。
一种兰花只适合一种真菌,
不同的兰花还要找到不同的树。
雨林被破坏,也让很多兰花濒于死亡,
只有造好雨林,兰花才有可能重生。
一些珍稀的兰花,比如金兰,
复育时间更是长达六七年。
经过十几年的培育,
金兰已经可以在天籽山生长。
法国娇兰的“御廷兰花”护肤系列里,
就用了金兰的提取物。
橡胶和茶是西双版纳的两大经济作物,
在几十年学习再造雨林的过程中,
我也明白了好茶林的定义。
茶林也是雨林的一部分,
好茶林就应该长在森林里,
树干上一定有很多苔藓菌群,
并且和30种以上的植物生长在一起,
这样的茶才能品尝出不同的滋味。
采春茶的时候,
正是金兰的花期,
茶叶吸收了金兰的蜜香,
有了清甜的兰香。
金兰花的气味清淡,甚至可以食用,
渐渐的,我们也学习把雨林里的兰花、
古树茶等进行加工,
制成金兰花饮、金兰普洱茶。
我们用雨林植物产品获得的收益,
致力于天籽山的生态开发,继续重建雨林。
我更希望让当地村民看到,
大肆砍伐和破坏雨林去种植茶园和橡胶树,
不是一种长远有利的盈利模式。
回归到大自然,重新建立更好的生态体系。
才是一件对地球和自己都有益的事情。